@KTzone » 校園 - 歷史草堂 » 三國戰---關羽生平


2008-6-17 18:31 waiwaiken416
想要三國戰---關羽生平

          關羽打過多少場戰, 關羽生平和故事/??????:smile_38:

2008-6-29 10:56 卡德拉斯
關羽身高(CM)203

青龍偃月刀 持有人 關羽 無正史記載

三國演義:

使用者:關羽。

規格:重82斤。以明代計量推算,約等於41公斤。不知道41公斤有多重?可以試著拿起一包水泥﹝約50公斤﹞,然後舞動看看。

正史:

偃月刀﹝刀頭彎曲如偃月,故名之。﹞

屬於長兵器,大刀的一種。

主要用法:劈砍

大刀中最重者。外觀雄偉、裝飾華麗,所以多用於演戲和習武訓練方面,而不多用於實戰。三國時代尚未出現偃月刀,所以關羽實際上並不是使用這種兵器。









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人年齡誰最大?

按照三國演義所述,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時,三人誓畢,拜玄德為兄,關羽次之,張飛為弟。

這裏含糊地交代劉備、關羽、張飛三人的大小,故使很多人都以為劉備年齡最大,但事實上又是否如此呢?

雖然正史中並沒有詳細說明關羽、張飛的年齡,但在清代發現的關羽墓及《關羽年譜》算出關羽實長劉備一歲,而有人認為張飛年輕劉備四歲。

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,寫到劉備、關羽、張飛在桃園結義為三兄弟,從此以後經歷許多風風雨雨。三人公為君臣,私為兄弟。

然而「桃園結義」故事在正史三國志並無記載,關於三人的兄弟君臣關係僅在「劉備傳」、「關羽傳」、「張飛傳」中略略提及。據此一般人都認為張飛把關羽當作哥哥看待,二人忠心耿耿追隨劉備,而劉備對他們也十分親近,「恩若兄弟」、「恩猶父子」、「義為兄弟」,但並沒有說三人正式結拜為兄弟。

劉、關、張的排行



溫酒斬華雄

正史上,華雄是被江東猛虎---孫堅所斬殺,非關羽溫酒斬華雄。



在三國演義中,「三英戰呂布」的故事被羅貫中描繪得有聲有色、驚心動魄。無人不佩服劉、關、張三人的勇武及呂布的強悍。

若你翻開正史三國志,便會很失望。因為「三英戰呂布」不見記載於三國志裏,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,所以劉、關、張三人也未曾參加,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。



關公與女色

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于下邳,關羽啟公,布使秦宜祿行求救,乞娶其妻,公許之。臨破,又屢啟公。公疑有異色,先遣迎看,因自留之,羽心不自安。如此看來,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欲。

關公月下斬貂蟬

關於貂蟬,正史上沒有記載。《三國演義》在呂布死了以后,也未對貂蟬作交代。關公月下斬貂蟬,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。如果是真事,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。

關羽斬文醜



在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五、二十六回寫到官渡之戰前,曹操與袁紹的一場戰爭。袁紹的大將顏良先後斬殺曹操的武將,最後曹操派出關羽斬殺顏良。文醜為了替顏良報仇,挑戰關羽,不敵,被關羽所斬殺。這就是著名的關羽誅顏良、斬文醜。

但必須留意的是正史上,關羽只有誅顏良,並無斬過文醜!

那麼文醜是給誰殺死的呢?

據《三國志.魏書.武帝紀》記載,斬文醜的是曹操手下的部將。這又是人們為了神化關羽,對他作出的虛構。

徐州誅車冑

徐州誅車冑的不是關羽而是劉備。

土山約三事

關羽是戰敗被擒,並非有“土山約三事”如此堂皇之事。

過五關斬六將



俗語說「過五關斬六將,身在曹營心在漢」,表達出關羽的勇武及對劉備的忠心。

據《三國志.蜀書.先主傳》記載,劉備當時在河北袁紹處,亦即是說關羽只需直接從許昌北上渡河,距離甚短。但三國演義卻將關羽寫為從西北走向洛陽,再走回東,之後再南下,繞了一個大三角形。從以上看出關羽在「過五關斬六將」時所走的路線實在不合理。正史中,關羽離開曹操後,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。

在三國演義中,關羽所過關斬將的地方及武將:

東嶺關孔秀

洛陽孟坦、韓福

氾水關卞喜

蒙陽王棋

黃河渡口黃琪

在人物方面,正史三國志中全無記載,結論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全部虛構。

為甚麼羅貫中要這樣描寫呢?可能覺得關羽「千里尋兄」平淡無奇,因此為了表達出關羽的歸心似箭及勇武,作出以上虛構。

關羽跨下無赤兔



看過三國演義的人,無一不佩服赤兔馬的日行千里,因此最令人想起赤兔馬主人關羽的英雄事積。自從曹操贈送赤兔馬給關羽後,關羽便與赤兔馬便結下不解之緣。

可是正史中,赤兔馬在呂布死後便下落不明了,更談不上什麼曹操贈送赤兔馬。

這使人十分遺憾,於是羅貫中認為應「名馬配英雄」,便虛構關羽策騎赤兔馬,表達出關羽的勇武形象,更虛構後來赤兔馬為關羽死而絕食身亡。

古城斬蔡陽

古城斬蔡陽的不是關羽而是劉備。

山賊周倉

三國演義說關羽收降周倉,但是周倉在《三國志》中沒有記載,而且也有很多和《三國演義》記載不相符的野史,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。







關羽與歷代名將相比,最為榮耀。宋朝以降十五個皇帝曾給他封誥,使他由人臣而帝王直至武聖,與孔子分庭抗禮,並稱夫子。將這種榮耀加諸一位最終兵敗被殺的武將身上,是令人費解的。明左忠毅有聯語說:「漢封侯、晉封王、有明封帝,聖天子並非無意也。」的確道出這種榮耀背後的底蘊。後人多稱頌關羽的為人,如曹操將關羽和甘、糜二夫人安排同居一室,關羽明知他有意刁難,卻秉燭獨坐門外,讀《春秋》至天明;後來還有過五關斬六將、千里走單騎的義舉。在統治者看來,這是報主之志,因為關羽辭別曹操、重歸劉備,符合正統觀念。而且,自把關羽讀《春秋》與孔子作《春秋》聯繫起來之後,一文一武,相得益彰,從此成為歷代帝王治國安民的精神武器。

2008-8-5 09:17 siang2010
看來是小說把關羽神話了,只怪大家都不愛看歷史,只愛看小說。所以大家都把歷史給混淆了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三國戰---關羽生平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